首页 > 国家动态
《Nature》报道:本世纪30%诺奖得主是移民
2025/10/13 来源:领航海外 国家: 类别:移民政策 字号:

《Nature》在2025年10月9日发表了一篇题为《移民如何重塑诺贝尔奖版图》(How Immigrants Are Reshaping the Nobel Landscape)的文章引发热议。

 

文章统计了本世纪(2000 年至 2024 年)诺贝尔物理学、化学、生理学或医学奖的 202 位得主,发现其中超过 30% 的人在他国完成研究并最终获奖。其中,41 位移民科学家最终选择在美国完成主要科研成果。

 

移民与科研的流动版图

 

移民科学家在诺贝尔奖史上并非个例。

 

在今年的化学奖得主中,有两位都是“跨国科研者”:

 

出生于英国、现居澳大利亚的理查德·罗布森(Richard Robson);

 

出生于约旦、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的 奥马尔·亚吉(Omar Yaghi)。

 

物理学奖三位获奖者中,也有两位在英国出生、在美国长期从事研究。

 

这些例子表明,科研成果的诞生跨越国界绝不稀奇。

 

目前,美国依然是科研人才的集中目的地。自二战以来,美国凭借雄厚科研经费和顶尖大学吸引了全球科学家。21世纪以来,63位“移民诺奖得主”中有41位定居美国。

640 (33).png 

这正如萨诸塞大学经济学家伊娜·甘古利的名言“天赋可以诞生在任何地方,但机会不一定。”

 

科研资源的全球分布极不均衡。更为先进的实验室、设备和科研社群集中在美国、欧洲和日本。仅以物理学为例,世界级对撞机、激光器和天文台大多位于这些地区。

 

这也是为什么,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外籍得主比例高达 37%,化学奖为 33%,医学奖为 23%。

 

美国签证制度如何打造“诺奖之国”

 

美国自二战以来,逐渐建立起“以签证换人才”的制度体系。

 

政府、大学与企业形成了完整的科研吸引机制——

 

H-1B 工作签证:为短期高技能人才提供工作通道;

 

J-1 交流签证:促进科研与学术互访;

 

EB-1 / NIW 人才移民:允许杰出科学家长期定居;

 

科研经费体系:仅国家科学基金会(NSF)与国立卫生研究院(NIH)每年投入超 500 亿美元科研资金。

 

正因如此,从硅谷创业者到哈佛、MIT、斯坦福的诺奖得主,许多人起初都以留学生或工作签证身份进入美国,后来通过人才移民渠道扎根下来。


免责声明:除原创作品外,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、图片及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果有侵权行为,请与本账号联系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申明原文作者或将侵权文章删除。


领航海外

全球身份规划专家

全球资产配置伙伴

签约一次 服务终生

领航海外只做一件事:提供最专业、最精准的全球身份规划方案,并与全球顶级合作伙伴为您提供最佳的海外资产配置方案。

免费咨询热线:400-655-9490。

上一篇:欧盟新出入境系统10月实施,取消护照盖章,数字化EES系统上线!

下一篇:没有了

全国服务热线
400 - 655 - 9490
微信订阅号
微信服务号
领航国内网点: 北京| 天津| 上海| 太原| 合肥| 广州| 深圳| 香港| 成都| 乌鲁木齐|
领航国外网点: 美国| 加拿大| 希腊| 西班牙| 塞浦路斯| 圣基茨| 澳大利亚| 新西兰|
Copyright © 2018 北京领航置远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(www.leadvisa.com) 京ICP备17074016号

在线咨询

在线
客服

客服
热线

400-655-9490

手机
访问

手机端